节日由来 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80年代后,我国政府积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扩大计划免疫规划(EPI,ExpandedProgrrammeonImmunization)并积极开展工作。 为了加强对该工作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度,促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保证免疫接种率,有效地防止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最终消灭疾病的目的,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成立了全国计划免疫协调领导小组,并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至此,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即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在婴儿1周岁之前,完成程序中的所有基础免疫。 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和每年4月25五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其近期目标是实现国家七五计划提出的年争取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 主题意义年以来,每年选定一个重点内容作为当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的主题,尤其是紧紧围绕WHO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行动纲领的要求,将消灭脊髓灰质炎作为巩固和发展我国计划免疫工作成果,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重要目标。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每一年主题的确立对全国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普及计划免疫和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市民免疫预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也使每个儿童家长了解并深深体会到计划免疫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使全国儿童获得高水平的免疫种率成为现实,为保护儿童健康、造福子孙后代,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个85年3月,经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审,确认我国已按期实现了以省为单位的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 年3月经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审,我国已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 年3月经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审,我国已实现了以乡为单位的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 针对对象计划免疫主要是对一周岁儿童进行卡介苗、脊灰疫苗(糖丸)、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及以后的加强免疫。 免疫规划自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按照以下计划免疫程序,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 1、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各口服脊灰疫苗(液体)1剂次,4周岁口服脊灰疫苗(糖丸)1剂次。 4、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5、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疹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8月龄时接种。 7、麻腮风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24月龄时接种。 8、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9、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八月龄2剂次,第1、2剂次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1剂次。 10、A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6-18月龄时接种2剂次,接种间隔为3个月。 11、A+C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3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第一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二剂次间隔≥12个月。 12、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时接种。在部分试点地区使用甲肝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 上述程序为常规疫苗免疫程序,不包括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 历史回顾50年代全国普种牛痘苗,先后开展了卡介苗(BCG)、白喉类毒素(DT)、百日咳疫苗和百白破混合制剂(DPT)的接种。 卫生部办法《种痘暂行办法》(年)、《接种卡介苗暂行办法》(年)、《卡介苗接种工作方案》(年)。 60年代在广大城市对免疫对象按免疫程序进行四种疫苗(BCG、OPV、DPT、MV)的适时接种,在农村则主要开展冬春季的突击接种。 我国先后研制成功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麻疹减毒活疫苗(MV)。 在城乡逐步推广使用儿童预防接种卡片。 卫生部发布《种痘办法》(年)、《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年)。 70年代正式开展计划免疫 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计划免疫的通知》(年)。 80年代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扩大免疫规划(EPI,计划免疫)活动。 成立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计划免疫专题委员会。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开展冷链项目合作,项目覆盖30个省。 承诺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目标(年)。 中国承诺WHO西太平洋区年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 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卫生部发布《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 90年代中国政府签署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年)。 国务院颁布《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全国人大将计划免疫工作目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 年10月发现了输入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和输入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病例。无脊髓灰质炎正式工作已全面启动。 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成功组织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冷链项目、世界银行贷款疾病预防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中国控制脊髓灰质炎项目等的实施。 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县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卫生部针对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计划免疫冷链系统、麻疹、破伤风类毒素等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法规。 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试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年)。 重要意义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通过对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可迅速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人群对相应疾病的易感性,同时具有减少和消除传染源的作用。即便是有病原微生物的传入,也不能在人群中引起流行。 预防疾病根据预防接种所用的疫苗的不同,预防不同的传染病。例如: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百白破三联 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乙脑疫苗:可以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小儿麻痹糖丸活疫苗可 以预防小儿麻痹症;麻疹疫苗:可以预防麻疹;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 儿童免疫儿童年(月)龄 需要接种制品名称(或剂次) 主要预防的疾病 出生 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 结核病和乙型肝炎 满1个月 乙型肝炎疫苗2 满2个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1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满3个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2百白破三联1 满4个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3百白破三联2 满5个月 百白破三联3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满6个月 乙型肝炎疫苗3 乙型肝炎 满8个月 麻疹风疹二联疫苗疫苗 麻疹 1.5-2岁 百白破混合制剂 4岁 脊髓灰质炎疫苗 7岁 麻疹疫苗、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 卫生部已决定停止复种卡介苗。 主要成果20世纪60年代初消灭天花。 年、年、年分别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85%目标。 年10月至今未发现本土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野病毒病例,并及时发现和有效地处置输入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 年与开展计划免疫前(年)相比,麻疹发病率下降99%,麻疹死亡率下降91%,百日咳、白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均在99%以上。 年10月,我国和我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吴本土脊髓灰质炎认证。 公民义务◎年10月全国首次计划免疫会议上,卫生部颁发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明确计免工作的对象是社会人群,凡是有儿童的地方都需要提供免疫服务,每个公民,为了民族的未来,也为了自己及他人的家庭幸福,应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贯彻《计免条例》。 ◎年2月21日,全国人大七届六次会议通过了《传染病防治法》,该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计划免疫从法律上确定了全体公民的责任,因此,我们说计划免疫是公民贯彻《计免条例》及《传染病防治法》应尽的义务。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北京治疗脸部白癜风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