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里,“家”就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但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家里的一些很常见的东西也存在有一定危险性。特别是家里有只熊孩子,那就更需要留心了。有关调查显示,六成儿童伤害都是发生在家中的。儿童家居安全是每个爸妈都需要重视的。 家庭常见的儿童危险物1橡皮筋4岁4个月的龙龙因手腕肿胀,被认为是银手镯压迫引起的环状瘢痕伴随感染,在做手术时医生却从他的手腕里取出了一根4年以前被他套进手腕的橡皮筋。 8岁的小兰因为左手手腕肿大两倍多,医院检查,从手腕里取出了一根橡皮筋;而后因为没有及时复查导致孩子出现败血症,需要截肢。在截肢手术中医生又从她的手腕内发现并取出两根橡皮筋,保住了孩子的左手。 孩子皮肤柔嫩脆弱,忘性也大。在玩耍时孩子将橡皮筋套在手腕或是脚踝上,然后转眼就忘了,橡皮筋很有可能勒进孩子的皮肤里。如果孩子手腕上有佩戴手镯或是穿着长袖,阻挡住了伤口没能及时发现,橡皮筋就会渐渐“长到肉里”去。 不仅仅是孩子会犯这样的错。四川一个才出生7天的女婴因为穿的衣服不合身,奶奶怕她着凉,用橡皮筋捆住手臂不让衣服滑动。结果右手的橡皮筋捆扎的太紧,不到一天时间就导致孩子的右手臂缺血坏死,面临截肢。 如果孩子身上有不明原因的长时间红肿,手指脚趾有出现缺血、变色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2纽扣电池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一个名叫BriannaFlorer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后两天突然吐血,并且皮肤变蓝,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后来医生通过x光片发现她曾误食了纽扣电池。而那几天Brianna一直处于轻度发烧的状态,只是家人都没放在心上。 孩子误吞电池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年,澳大利亚的4岁女孩SummerSteer就因吞食一枚纽扣锂电池,造成胃出血不救身亡; 年7医院也接诊了一名误把纽扣电池塞进鼻孔里的男孩,电池塞进鼻子里已有一个星期,电池里的强碱性液体已经把鼻子内部全部烧烂。 美国毒物研究中心的托比·利特维茨博士称,从到年,此类误吞导致伤亡的事件比上个五年增加了4倍多;可是却有66%的美国父母表示从未听说过或未意识到这些小电池对孩子的威胁。不仅仅是电池,对于口欲期的婴儿,或是好奇心旺盛的小朋友来说,一切小件物品都有可能被他们塞进嘴里或是其他地方。 3电插板、电插座没用的时候一定要断电;有保护盖的插座用完后要及时盖上。以免孩子好奇,将手指塞进插孔内导致触电。 4小磁铁孩子的玩具里可能会有小块磁铁(如钓鱼玩具)。小块磁铁需要提防误食,特别是两块甚至多块磁铁被误食,肠道中的磁铁一旦相互吸引粘连,就可能导致肠梗阻、胃肠穿孔等非常严重的问题。 5干燥剂很多零食袋子里都装有干燥剂。目前常见的干燥剂有两种:一种是生石灰干燥剂,呈白色块状,受潮后变成粉末;另一种是硅胶干燥剂,呈无色透明的小球,有些是彩色的小球,看起来像是糖果,稍不注意可能会被误食。如果发现孩子误食生石灰干燥剂,先立即给孩子喝一些水或是牛奶,然后立即送医;若是孩子误食了硅胶干燥剂,硅胶不会被消化和吸收,可经由粪便排出,但为了保医院检查一下。 生石灰干燥剂遇水可能发生爆炸;如果孩子在玩生石灰干燥剂时弄破了包装袋,不慎将生石灰弄到眼口鼻内,都会对粘膜造成严重伤害。 6药品装在瓶瓶罐罐里的药品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注意,特别是家中若有长期服药者,孩子会被他们吃药的行为吸引,对药瓶产生兴趣。若发现孩子正在误服药,首先可以对孩子进行催吐,切记不要让孩子大量饮水,否则会加速药剂吸收。不论误食了什么药、误食了多少,都需要带着孩子和误食的药一起尽快就医。 7玻璃体温计虽然现在各种先进的体温计已经很多,但一些家庭还是会有玻璃体温计,或是水银体温计。玻璃体温计很容易折断和摔碎,不但碎玻璃可能扎伤宝宝,体温计里的水银流出后,聚合成的水银小球,也容易吸引宝宝注意,导致误吞等危险。 如果发现水银外漏,应及时清理(可以用胶带粘起散落的水银小球),并且开窗透气,汞中毒的主要途径是挥发成气体。若是误食,马上用清水漱口并催吐,避免剧烈运动,尽快就医。 8浴缸、鱼缸、马桶这些可以盛水的东西,甚至是洗脸盆等,在没用的时候都应该尽量排空积水,鱼缸要放置在孩子够不着的高度;马桶没用时要盖上盖子。不要小看了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只需要能没过口鼻的水,就可能引起孩子窒息甚至死亡。如果是头朝下倒栽葱的姿势,只需要几厘米高的水就足以使人窒息。孩子倒栽进马桶窒息死亡、栽进鱼缸、浴缸内窒息死亡的案例并不少。 ▲曾经引起网友质疑的“女童栽进水桶内溺亡”事件 ▲13%的1-4岁幼儿溺水发生于居家水容器,超过湖泊和河流之和 9创可贴创可贴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伤害。受伤之后,手指会有肿胀等不适感。一些家长怕孩子玩闹中创可贴掉了,从而包扎太紧,造成手指末端血流不畅,肿大甚至坏死。 创可贴是不透风的,长时间使用容易滋长细菌,并且一天一换。包的时间不能太长,最好不要超过两天。 10厨房厨房里有许多刀具、筷子牙签、洗涤用品等,是宝宝的高危区域。闲时关紧厨房的门,或是确保厨房里的危险物品不会落入孩子手中。 11易拉罐拉环、椅子上的小孔孩子的手指被卡进各种小孔或是环状物中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却又时常发生。家里若有容易卡住手指的小孔,可以用胶带封起来。 12洗衣机洗衣机附近尽量不要放置凳子等踩脚物,洗衣机内可能会被孩子当做玩耍的空间。新闻也曾报道过不止一次,孩子溜进洗衣机滚筒里玩却不慎运行了洗衣机,致伤甚至致死的事件。 13长发和橡皮筋一样,长发可能会缠绕上孩子的手指脚趾,且更不容易被发现。小宝宝们在妈妈怀里喝奶的时候手可能会不自觉的玩起妈妈的长发,手指缠绕上头发却很可能被忽略。只需要一顿喂奶的时间,被缠绕的部位就会受到伤害。 平时家里也会有掉落的头发,掉在地上或是混杂在衣物、被褥中。在给孩子穿衣盖被时需要注意有没有可能缠绕住他们手脚的线头或头发丝。 14筷子、牙签、笔芯、竹签、螺丝刀等孩子爱跑动,腿脚可能还不利索。拿着这些尖锐物到处跑,一不小心摔倒了就有可能扎进孩子的身体里,甚至是面部眼睛处,造成眼部伤害甚至失明的案例也不少见。 15抽屉柜某家出售的多款抽屉柜因为存在安全隐患已被禁售,但还有许多地方能够买到类似款的柜子。柜子的危险性在于没有固定,而在后续的说明书中也都标记出“需要固定”的字样。如果家中有这样的柜子,请一定要将它们固定。 一些家庭常见伤害的紧急处理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会一些常见伤害的救护知识。掌握基础急救知识,不仅仅是为了面对伤害时能从容应对,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1烧烫伤1.如身上的衣服着火,用外套、小毛毯等迅速扑灭并且脱去;热水烫伤则立即小心脱去衣服,或剪开烫伤处衣物。 2.当衣物和烧伤皮肤粘在一起时,将未粘着的衣物剪去,医院再进行处理,以防加重创面。 3.烫伤创面要立即用流动凉开水或纯净水缓慢清洗,并在冷开水或纯净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再涂上烫伤膏(尽量不要用生冷水(自来水),否则会热毒内浸,引起肌肤溃烂,留下疤痕)。 4.医院,尤其是发生在脸上、手上、腿、生殖器部位的烫伤。 5.烧烫伤严重时,送医院抢救途中应让患儿平卧,不要直立抱着,可喂其一些淡糖盐水。 6.千万不要在创面上涂酱油、牙膏等,以免造成感染(我们平常说的涂烫伤膏之类的治疗烫伤都仅限于表皮没有破损起泡的情况)。 7.烫伤水疱不要弄破,否则容易引起感染并且容易留下伤疤。 ▲二度、三度烧伤都需要立即就医 2触电1.立即切断电源,并且不要直接用手去拉触电者。 2.如果不能马上切断电源,要用木棍等绝缘体使触电者离开电源。 3.迅速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4.对局部进行烧伤处理,医院救治。 3扭伤1.扭伤并且伴有红肿,切记前2~3天都内冷敷,而不是热敷。 2.如果有行动困难,或是扭伤部位肿胀、发暗发紫,应及时就医。 4撞到头部 1.如果因为撞击肿了个包,需要冷敷。 2.如果头部受到剧烈撞击,不要摇晃脑袋。 3.如果出现呕吐、晕厥或头晕无法行走情况应立即就医。 4.如果撞击猛烈,应让伤者平躺,稍微垫高头部,立即拨打。 5.头部受伤的24小时之内,一定要有人陪伴伤者,如果伤者入睡,那么每三个小时就要叫醒一次,并让伤者回答几个简单问题,以确保伤者没有昏迷。 6.如果头部撞击严重但没有马上出现异常,则更需要注意,尽快就医。 5生锈金属划伤1.使用肥皂和温水清洗伤口。 2.如果不记得最近一次注射破伤风疫苗是什么时候,应前往诊所。 3.不要使用双氧水处理,可能对皮肤造成更大的损伤。 4.如果手臂发烫或发红应就医治疗。 6流鼻血1.流鼻血时应捏住鼻子,头部向前倾,而不是向后仰。后仰可能会使血液流入喉咙或气管造成窒息。 2.捏住鼻子保持10~20分钟 3.如果出血量大,或流鼻血20分钟依然没有止住,需立即就医 7割伤1.使用干净的布或毛巾用力按住伤口5到10分钟时间,按压止血是最通用最方便的止血方法。 2.抬高被割伤的部位,尽量高于心脏。 3.当血液被止住后,用清水冲洗受伤部位,使用抗菌药膏涂抹或用药膏加绷带处理。 4.不要频繁翻开毛巾查看伤口 5.如果出血无法停止或伤口过大、跨过关节应考虑及时就医。 8骨折1.如果有明显骨折情况,尽量不要移动伤者和受伤部位,立即拨打。 2.如果必须移动伤者,则尽量多人协助平移,避免受伤部位的二次伤害。 3.若是开放性骨折(骨头外露),不要将骨折端放回原处,以免深度感染;若放回了,应向医生说明。 4.若伴有出血,应先封闭伤口,用干净的布片、衣物等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但不要过紧以免伤肢缺血,过松则没有止血效果。 5.若是在野外受伤,医务人员无法立即到达现场,则需要寻找固定物,如树枝、木棍等。如果医务人员能够及时赶到,则尽量不要移动伤处。 6.如果受伤当时没有明显骨折情况,但受伤部位有发热肿痛、影响行动等情况,也应就医。 我们总说要给孩子多好多好的成长环境,但身边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却十分容易被忽略。一时疏忽的是大人,受伤的往往是孩子。儿童居家安全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需要每个爹妈都记在心里。 ·坐月子的“禁忌”和产后恢复注意事项 ·“请不要随便亲我的孩子”——亲吻病及其他幼儿常见传染病辨别 ·担心孩子长不高?这几个误区爸妈们需要记住 ·这不是在“开玩笑”、“逗孩子”,而是在毁孩子!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实用育儿知识 南昌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