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修配厂工作 在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贯彻实施“一五”计划过程中,邱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建设同样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首先,在政治建设方面。年7月1日至5日,邱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经选民推选的8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县委书记刘一心作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审查了县长霍治邦作的《邱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年下半年工作计划》。选举霍治邦为邱县人民政府县长,彭增瑞为副县长。并选举霍治邦、睢自恭为出席河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年10月15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邱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名,代表全县名党员。大会听取、审议并批准了县委书记刘一心代表上届委员会所作的《关于三年来各项工作的总结报告》,讨论通过了《年工作纲要》和《加强党的组织工作的意见》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共邱县第二届委员会。于好山、牛乃群、王士杰、石峰(回族)、刘一心、高久岗、张成杰、宋保山、陈玉玺、郭明亮、郭新民、阎广录、彭增瑞、霍治邦当选为县委委员。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刘一心为县委书记,牛乃群、石峰(回族)为县委副书记,牛乃群、石峰(回族)、阎广录、于好山、高久岗、彭增瑞为县委常委。王士杰任中共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郭新民任副书记。县委下属的常设工作机构及负责人分别是:办公室主任:高占元;组织部部长:张成杰;宣传部部长:高占元(兼);农村工作部部长:高久岗;县委党校校长:阎广录(兼)。下设30个乡总支部委员会及负责人分别是:旦寨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秦书岐;王楼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张自发;大省庄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张自福;古城营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邢纪修;马头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武梅;孝固村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崔玉田;常屯联合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侯林青;云固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王英魁;马落堡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史德海;傅辛庄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赵廷栋;香城固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李德彬;东目寨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耿绍雨;潘官寨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翟树彬;张何村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韩自志;谢里庄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谢清杰;程二寨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韩金忠;梁二庄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王廷彦;南辛店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杨继先;小河套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王贵堂;儒林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赵兰芬;孟二庄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吴祥云;石佛寺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吴兴刚;邱城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孙志;陈村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白永胜(回族);马固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王国安;贾寨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孙付保;大郭斗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王绍义;温庄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王金海;贺堡回民自治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宋奉修;镇东堡乡总支部委员会书记:白如玉。 年12月25日至29日,邱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经选民推选的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审查了县长霍治邦所作的人民委员会两年来的工作报告,听取审查了县人民法院院长郭明亮所作的人民法院两年来的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今冬明春生产救灾工作计划》。选举霍治邦为邱县人民委员会县长,彭增瑞、魏延宾、霍炳书(女)为邱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郭明亮为邱县人民法院院长,宋保山为邱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其次,在经济建设方面。邱县解放前工业上是一张白纸,经济建设也十分落后,解放后,特别是经过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邱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年投资.5万元建成邱城棉花加工厂,年投资.2万元建成邱县油棉加工厂,年创办第一家县办集体企业——邱城手工业木业生产合作社,年投资万元建成梁二庄棉花加工厂,年投资88.6万元建成县副食厂,年至年县城先后建成铁业社、修配社、窑业社、建筑社、缝纫社、皮麻社、木业社、鞋业社、毛丝社、竹业社、烟业社、理发社、照相社等15家手工业合作社,年投资41.1万元建成县印刷厂,这些都为邱县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年至年完成税收.万元,有力的支持了国家建设。在商品流通领域,到年10月,县供销合作社在全县设12个基层社,15个分销处,入社社员4.万户,入社股金8.万元,占领了农村商业阵地。年收购额.万元,销售额.万元,年经营额(收购加销售)比年增加.万元。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对邱县经济的发展,对限制与消灭私人商业资本对农民的剥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金融方面:年10月,县信用合作社有11个基层信用社,分布在11个乡,入社社员户,入社股金元,至年,两年吸收农民存款1.56万元,向农民发放贷款9.万元,解决了国家银行资金不足与农民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有力打击了农村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 在农业方面:到年10月,全县打井眼,锥井26眼,推广新式水车部,新式步犁张,双轮双铧犁张,化肥(当时称肥田粉).2吨;造林亩,并建苗圃两个;发放农业贷款72.63万元,帮助贫苦农民解决牲口、农具、种子、肥料等困难。这些都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斤,棉花(皮棉)亩产40斤,均比建国初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广大农民家家丰衣足食,户户在合作社有存款,多者元,少者元。年3月19日,在梁二庄召开县拖拉机站成立大会,王士杰任站长(兼),购进苏联产马尔苏斯拖拉机5台,以后逐步增多。从此,耕地不用牛,由传说变成了现实。 第三,在文化、卫生建设方面。中小学教育、成人业余教育和文化卫生等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中小学教育:年,全县有小学处,在校学生名。年,通过贯彻《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精神,对全县小学普遍进行整顿,并且订立各项规章制度加以约束,逐步使教学秩序趋于正规。年,小学发展到处,在校学生名。中学教育:年,全县没有一所中学。年,建立邱县初级中学,当年招生名。年,在邱城建立邱县回民中学,设一个初中班,同年在梁二庄建立梁二庄中学,当年招初中生两个班。建于年8月的邱县初级师范学校,建国后,除继续招师范生外,年秋季开始招收中学班。到年底,全县有中学4处,在校学生人。 成人业余教育:邱县的成人业余教育始于建国前。年,邱县全境光复,抗日县政府成立扫盲办公室,农民踊跃参加夜校学习,各村有文化教员,农民分成若干组,每组选个“小先生”,实行文化教员先教“小先生”,“小先生”教组员的学习方法。建国后,广大农民从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迫切要求学习文化。实现文化翻身。年12月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年冬学工作的指示》,年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工农教育会议,指明了业余教育的方向和任务,邱县当年办起冬学所。年2月2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冬学转为常年农民业余学校的指示》后,全县开始组织常年班,称之为农民夜校或民校。从此,冬校与民校并存,除集中班外,还出现了地头学习小组、邻里学习小组、炕头学习小组、速成识字班、妇女识字班和送字上门、见物识字、包教包会、互教互学,各种家具上均书写名称,随时随地学习,扫盲教师还将汉语拼音字母配上乐谱进行传唱,并开展学习竞赛。整个农村人人学文化,处处闻书声,扫盲工作盛况空前。许多人坚持3年,识字字以上,并能写信,打算盘。年经过考试,有余人摘掉了文盲帽子。 文化工作: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不断增长,民间艺人竞相献艺,各类业余剧团、花会纷纷活跃起来,演唱内容既有传统戏曲、曲艺、唱腔段子或全场,也有自编自演新节目。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要求村村建立俱乐部,到年建立农村俱乐部个。除农村俱乐部外,年邱县总工会建立工人俱乐部,年工厂普遍建立俱乐部。建于年的县文化馆,年迁新城街路南(今工商局院),房舍8间,工作人员增至6人,设游艺室、图书阅览室和篮球场,全县群众既可到阅览室看书,又可借书回家阅读。年成立电影放映队,购置一部长江—54型16毫米放映机,流动到各村放映电影。表演团体有:邱县豫剧团,年成立,灯光、布景、服装、道具等设施完备,演职员70余人,主要演员张凤莲、小田等,深受群众欢迎。年在省戏剧汇演中演出的《茶瓶计》受到领导和专家好评。年成立邱县曲剧团,其前身是河南尚志清、白桂花率领并担任主演的业余曲剧团,演职人员70余人,演出剧目20多个。这些都繁荣了邱县的文化事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卫生工作:年,县政府将牛家药铺(地址马头东街,店主牛玉堂)改建为县卫生院,院长牛玉堂,有医生3人,药剂员1人,会计1人。年2月,医院,由马头东街迁到新城街东段路南,设内、外、妇三科,病床32张。年建梁二庄卫生所,有医务人员6人;年建邱城卫生所,医务人员3人,同时建香城固卫生所,医务人员4人。年建立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同时组成集体性质的联合诊所36个,医务人员人,其中,中医45名、西医93名,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医疗体系。卫生工作还主要抓了以下三项:一是卫生防疫工作。由于年阴雨连绵,气候潮湿,多发病发生十分严重,县防疫站协同卫生所及时抢救治疗,使患者恢复了健康。二是妇幼保健工作。建国前,妇女分娩普遍由民间接生婆接生或自产自理,不懂科学,不会消毒,只靠一把剪子两只手,脐带剪断挽疙瘩。遇有难产烧香磕头,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极高,有的妇女生五六个孩子全部伤亡,母子双亡的惨剧也屡见不鲜。年冯月婷助产士,首先在县卫生院推广新法接生。年大搞新法接生宣传教育,利用板报、庙会、电影等多种形式宣传新法接生的好处,分片举办了5期农村接生员培训班,培训新法接生员。为消灭新生儿破伤风、提高新法接生率,年3月,对全县名新老接生员进行培训和复训,新法接生在全县得到了推广和普及。采用新法接生的婴儿,生产都很顺利,母子均得到平安。三是爱国卫生运动。全县依靠青年团、少先队组织和广大群众,先后掀起声势浩大的“除四害(蚊子、苍蝇、老鼠、麻雀后改为臭虫),讲卫生”运动。年捕鼠3.1万只,年捕鼠3.8万只。通过这一活动,不仅消灭了传播病菌的苍蝇、老鼠,而且清厕扫街、积攒肥料、净化环境,同时涌现出一批“除四害”积极分子和卫生模范单位(村)、个人。 来源:中共邱县党史资料 审核:周志强 责编:高民、刘立岭 编辑:石太武、李素英 供图:张敏 往期回顾: 审干工作和肃反运动 粮食的统购统销 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 国民经济的恢复 整党整风、“三反”“五反”运动、贯彻宣传《婚姻法》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建国初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暨人民民主政权的完善 中共邱县主要领导人名录(—.10) 中共邱县历史大事记(——.10) 中共邱县历史大事记(——) 中共邱县历史大事记(——) 中共邱县历史大事记(——) 邱县工商业和各项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邱县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邱县第三批南下干部行程纪实 南下北上开辟新区工作 掀起参军新高潮暨大规模支前运动 开展土地改革 保卫解放区 党领导妇女开展抗日解放运动 根据地人民的抗日参军热潮 邢济路上的战斗 焦路、程二寨炮楼伪军反正暨邱县光复 抗战形势的好转暨石泰和牺牲 战胜困难渡过灾荒 反蚕食斗争暨杜平牺牲 抗日斗争形势的恶化暨“四二九”反扫荡斗争 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 开展敌后斗争 日军重占邱县城暨重建抗日政权 八路军东进抗日暨香城固诱伏战 邱县抗日政权的建立 邱城惨案 邱县党组织的初期活动 邱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 扫描 |